中国的风筝
在中国古代,风筝被称为“纸鸢”。它最初被视为一种技术,但在许多艺术收藏中也占有重要地位,并被认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。
![]() |
凤凰形状的风筝 |
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年-公元前476年)的战争中。据史料记载,著名思想家墨子花了三年时间制作了一个木风筝,但只飞了一天就失败了。一本书提到,木匠大师鲁班也制作了一些飞天侦察敌情的飞天。
这项技术在著名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Chu-Han战争公元前203 - 202年。汉军将领张良命令士兵在浓雾中放风筝,包围项羽率领的楚军。孩子们坐在大风筝上,用笛子吹奏楚国(今湖北省)的曲调。听到歌声,楚国士兵开始思乡,没有打仗就散去了。项羽,曾经叱咤咤咤,名噪一时,割喉自尽。在此期间的另一个用途是传递紧急消息。
![]() |
精致的制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。首先,充分利用竹子的韧性,将竹子削成细条,制成框架。根据不同的口味,它们可以有蜻蜓、燕子、蜈蚣或蝴蝶的形状。其次,在框架上粘贴纸张。要求纸张坚韧而薄,纤维均匀而长。一些高质量的甚至覆盖着薄丝绸。最后,用彩色雪纺、彩带和绘画装饰它们。
虽然制作风筝的基本程序保持不变,但不同地区的风筝制作风格各不相同。这些在“世界风筝之都”的潍坊在山东省,它以精湛的工艺、材料、绘画、雕塑和灵活的飞行动作而闻名。其中一只风筝长300多米(984英尺),形状像蜈蚣和龙头,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风筝节上获得了第一名。现在它被收藏在潍坊风筝博物馆。每年的风筝节都会在那里举行,预计会吸引许多热爱放风筝的粉丝。

如果你对放风筝感兴趣,你应该选择一个阳光明媚、有风的日子,这样你就可以享受户外的空气,并注意避开电线和汽车。你可以多带一架,根据风向变化飞行。风筝轮上的线必须坚韧耐用。如果你的风筝断了,确保你捡回了所有的线,以免伤害到别人。当然,一副太阳镜可能有助于保护你的眼睛免受强烈阳光的伤害。
-最后更新于2022年8月8日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