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土楼
概述
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永定土楼图片 南京土楼图片 |
中国祖先认为天是圆的,地是方的。所以,圆形和方形的建筑代表着天空和大地。圆也意味着统一和完美,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理想。
建筑特色
土楼是用夯土和木材建成的,既不用混凝土也不用钢材。客家有句俗语,一碗夯土抵得上一碗肉。主要材料是细红土、河流中的细沙、稻田底部的淤泥,甚至是回收的古墙泥的混合物。在这些材料充分混合在一起后,加入优质红糖、搅拌好的蛋清和糯米汤汁,开始新一轮的混合。然后,所得材料被用于土制建筑。巧妙的客家人用这种方法来弥补通常用于建筑的原材料的不足。
除了提供防御敌人,土楼还有以下优点:防震、防火、防盗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。此外,由于土墙的厚度,土墙有助于隔热和保存,这使得建筑冬暖夏凉。
八瓜的影响
客家人最初来自中国中部,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。土楼是用八卦(八卦)理论建造的,在西方被广泛称为风水,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。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,由于客家人通常生活在贫瘠和偏远的山地环境中,他们需要保护自己免受野生动物和其他氏族的伤害。
|
|
土楼的亮点
这座四层四圈的建筑群以其宏伟经典的建筑风格而闻名。墙的底部是3米(9.8英尺)厚,从下到上的宽度从1.5米(4.9英尺)减小到不小于0.9米(3.0英尺)。每层楼有72个房间。在建筑的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祠堂。这种结构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的观念。
在灿烂的中国在广东深圳,承启大厦的微缩模型在众多中国建筑奇迹中屹立不倒。
客家人,土楼的主人
客家,字面意思是“客人”。他们不像藏族或蒙古族那样是一个民族。他们是汉族。客家人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中国中部,由于战争、饥荒和政治原因被迫南迁。
有5个主要的迁移:
从汉末到晋代,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而渡长江。
从东晋到五代,汉人从长江向南迁徙。
南宋时期,蒙古人迅速向南扩张,宋朝迁都杭州,客家人从福建和江西迁移到广东的北部和东部。
明末,随着官军和农民起义的猖獗,客家人迁往广东中部和沿海地区,也迁往四川、广西、湖南和台湾,少数人迁往贵州南部。
清同治年间(1862-1874),由于太平天国起义,客家人先后迁往海南、台湾、香港、澳门、东南亚,甚至欧美。
在漫长的历史中,客家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。他们坚持儒家思想,重视教育。客家人通常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,他们在学术、政治和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很出色。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,特别是在东南亚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(Lee Kuan-Yew)也是客家人。
小贴士:
没有直达巴士可从厦门永定。更好的解决办法是租一辆小汽车或小型货车。
阅读更多:
客家菜-亚洲客家人的烹饪风格